美国莱斯大学教授Barlow女士做客我校“学思湖海外名师讲坛”

发布者:信息发布员发布时间:2019-06-03浏览次数:146

 

529日下午,美国莱斯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学者中心讲席教授白露女士的系列学术演讲第二场《女性与潜意识——1840-1940年中国商业广告艺术》在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学者中心开讲,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裔昭印教授主持。该讲座受到了上海师范大学“学思湖海外名师讲坛”的资助,讲座开始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华为白露教授颁发了“学思湖海外名师”证书。

白露教授以中国近代大众商业媒体的兴起为切入点,通过对珍贵罕见的图片材料细致入微的分析,从女性的生物性想象与社会性想象、广告文化与社会性别、商品化的女性生理以及潜意识与文化往事等角度,提出了自己对女性与中国近代史上商业广告关系的理解。

1920年代到1930年代,包括报纸、期刊、广告牌、漫画等印刷商品在内的所有大众媒体形式,在中国全面兴起。与此同时,以印刷媒体为基础的广告产业在中外投资者的支持下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商业艺术——一种依托平面印刷与平面媒体、适应国际化风格、服务于商品的新型艺术形式——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

白露教授首先通过一组图片向现场听众展示了人们如何在大众媒体与商业广告中描绘社会的图景,指出,广告清晰地呈现出社会阶层划分与消费实践的关联——如汽车广告中往往会与上流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广告也揭示出社会的商品性改变了女性的生活方式——在商业广告中,女性常常与开明的商业实践联系在一起,她们不但可以去新式学堂、参加社会生活,进行购物活动,在新式的资本主义公司里,她们更是可以在男女混合的工作场所使用打字机这样的现代机器。由此,白露教授表示,商业广告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女性在传统时代与新社会的形象,很多公司都借助广告提倡有文化的、先进的、为进行社会改造而工作的女性形象才是在现代社会需要的角色类型。

但另一方面,她也提醒听众,在广告与大众媒体中,现代女性与“卫生”这一概念联系紧密,并将其概括为“广告生理学”。她指出,优生学在这个时期定义了“女性”,伴随着优生学理论而来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个层面普遍认为女性在情感上有缺陷,而广告文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概念。她表示,广告是进入精神分析和潜意识社会理论的重要途径,而资本主义社会对妇女的标准精神分析是建立在女性是自恋的观点基础上的。白露教授试图通过研究广告中镜子和女性的意象,来理解女性和商品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她以照镜女子的形象和潘光旦的社会理论为材料,分析大众媒体如何利用数千幅镜像来表现女性的性格,并通过社会理论解释其潜意识的病理的现实。

白露教授告诉听众,必须用历史方法解读社会理论,潘光旦的女性自恋理论虽然在现在不是有用的理论,但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人们是如何理解妇女在社会中的角色的。诗人兼画家闻一多为潘光旦的女性自恋理论《青年女诗人冯小青》一书作插画,潘光旦用这幅画来辩称中国女性的自恋源自于父权文化的迫害,因为她们是受害者,所以她们成了自恋者,只能通过看镜子而爱上虚假自我,这样的方式并不不反对父权制。自恋意味着人可以在镜面投射中调节自己的自我意识。许多人认为女性的身体是商品,但是白露教授认为,在广告文化中,虽然女性与商品有关,但是她们不是商品,而是凝视商品的镜像。

在演讲最后,白露教授指出,这一时期的广告特征是女性自恋与裸体意象,因此,艺术与商业绘画之间的界限、生理学与色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棱两可。那么,商业广告是否是艺术?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在这一前提下,她认为商业艺术导致了关于中国女性是否有潜意识的争论,并表示在公共生活中,女性身体与商品的关联与差别何在,女性是否是因为受到社会压迫而自恋等问题很难定义。

来自校内外的师生四十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并与白露教授进行了互动,现场气氛热烈,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供稿、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